陈劲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它能突破现有技术轨道而转向新的技术轨道,以革命性方式改变经济发展的形态,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人类历史上的蒸汽动力技术、汽车技术、交流电技术、电报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都是典型的颠覆性技术,既形成了现代的汽车、电力、通信、互联网等庞大的产业体量,也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世界正处于颠覆性技术不断产生的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3D打印正重塑传统制造业,颠覆甚至重构传统供应链体制;现代合成生物技术正在革命性地改造传统农业和传统制药业。 前沿技术则是各技术领域最先进甚至是“从0到1”的技术。如以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为特征的新材料技术开发,是中国各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例如,具有多功能、多参数和作业长期化的海洋技术,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大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现场高效提取技术和大型海洋工程技术等,可以大幅提升中国对海洋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形成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具有超大产业规模的海洋经济。 为此,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并形成颠覆性技术,是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举措。从“足够好”的颠覆性创新,到“足够强”的颠覆性技术,中国已经提出了更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我们要进一步鼓励科技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开发,使这两类技术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的重点。其间,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努力探索5~10年甚至更长远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更是要把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作为创业的根基,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的创业向以技术创业为主的趋势转化。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产业,是发展潜力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未来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的前瞻性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对“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的探索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这将进一步加快产业“未来化”进程,进一步助力中国产业发展并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顶端。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中央更为关注更前沿、更落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们要基于“非对称战略”,提出符合国家或者区域资源禀赋特色的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方向,特别是要具备国际视野,立足国际竞争,强化战略思维,奋力在未来产业的谋划方面走在世界先进国家前列。如进一步发展好中国具有较大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正在形成新优势的柔性电子材料产业、合成生物产业等。 同时,要积极探索大模型、算力、元宇宙等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于“后香农”理论的未来通信产业,基于生物工程的现代农业、食品业和制药业等。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加快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22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6.2%,创历史新高。同时,其又充分发挥基础研究雄厚的优势,不断探索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未来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同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城市,在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从千亿元攀升到万亿元。合肥市的经验表明,对未来产业进行不竭的探索,就能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能从根本上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本文摘选自《创新者的逆袭3:新质生产力的十八堂案例课》一书,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