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电子报
 
2024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评选:海尔获评全球化旗舰品牌
2024-11-20 14:17:51      咸宁新闻网

  在全球商业版图不断重构的当下,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之路备受瞩目。11月19日,“2024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品牌”评选正式揭晓,海尔凭借其卓越而广泛的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品牌美誉度,成功入选“旗舰品牌”。

  福布斯于1917年在纽约创立,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其评选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和“财富的风向标”。“2024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品牌”评选设有“旗舰品牌”和“领军品牌”两大类别,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和综合考量,海尔成功获评旗舰品牌,被认为是在市场战略、产品战略、运营战略层面,通过持续的自我创新与行业解决方案创新,帮助自身或整个产业生态加快全球化发展速度、提升效率、激活产业链价值、实现品牌力增长,且已具备全球品牌认知与好感的创新型企业。

  坚定“自主创牌”,做中国企业出海的引领者

  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出海也从“可选项”变为头部企业的“必选项”。

  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国门、全球自主创牌的企业之一,海尔从一开始就拒绝“贴牌代工”的捷径,坚定不移走“自主创牌”之路。

  在那个时候,受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因素影响,海外企业纷纷在国内寻找代工厂,因为贴牌成本低,利润相对稳定,能迅速提高企业规模,而自主创牌要投入研发、制造、服务等大量成本,短期内难以获取利润,所以不少中国企业选择了为海外企业代工这一道路。

  海尔却坚定选择自主创牌,这是一条难度更高、投入更大、回报周期更长的“窄路”,在当时饱受质疑,但海尔坚持了下来,从1991年批量出口开始到2016年,用了26年的时间实现了海外市场的营收平衡,走过了品牌积累、创新积累、用户积累的过程,换来的是长期的竞争力,如今正进入全面收获期。

  坚持自主创牌的海尔,现在已经是全球用户所熟悉的“中国面孔”。在全球建立了“10+N”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35个工业园、143个制造中心、23万个销售网络,进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10亿多家庭用户,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效率最高、产业链最全的数字化制造体系,能够根据当地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产品。

  来自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海尔已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

  布局 三位一体 做全球用户喜爱的本土品牌

  以全球化服务全球化,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在这场抢占全球用户心智的长跑竞赛中,海尔已经创出了一个世界名牌。

  海尔在全球市场坚持“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的用户的需求,实行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和本土化营销。海尔所到之处,都会以本土化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用户需求在哪里,海尔创新的方向就到哪里,让品牌真正融入当地用户的生活之中。

  例如,在沙特,海尔推出停电100小时也能锁鲜如初的不化冻冰箱,解决了因天气炎热、时常断电,食物不易储存的用户痛点;在日本,针对厨房空间不足、日本女性普遍身材娇小的情况,海尔推出500L的超薄冰箱,不仅改善了厨房空间,也让女性能很容易取到冰箱最顶层最深处的物品;在巴基斯坦,当地家庭人数多、喜欢穿大袍子,海尔专门设计了大容量全自动洗衣机,一次能洗32件大袍子;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夏季酷热,当地人家里常年开空调、喝冰沙,海尔研发了空调自清洁专利技术,并且在冰箱上专门设计了可制作冰沙冷饮的变温区,用技术创新去适应当地用户的生活习惯。

  以本土化的差异产品为载体,海尔与当地用户建立品牌沟通的桥梁,成为广受全球用户喜爱的品牌,取得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在中国、美国、新西兰等6个国家海尔实现市场份额第一位;在印度、意大利等9个国家海尔进入TOP3;在英国、菲律宾等5个国家海尔也跻身前5位……

  从率先出海到全球创牌、从市场跟随到行业引领、从侧重速度到强调高质量增长,历经40年发展,海尔在全球市场的探索,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演进跃迁之路。如今的海尔正不断打破行业边界,成为一个集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为一体的生态型企业,已连续六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福布斯中国认为,“在这一轮出海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全球化品牌是地域破局者,也是品牌重塑者,它们将产品力、供应链、技术和渠道等有积极和构建起中国品牌全球化新范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企业的出海征程还将继续,海尔将作为全球创牌引领者,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加速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经济导报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10-63691721。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没有找到对象346+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